当前位置:医疗保健
青春无“疹”,健康同行——校园预防麻疹全攻略
随着春季的到来,各类传染病进入高发期,麻疹作为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之一,尤其需要我们重视。大学校园由于人员密集、流动性大等特点,成为了麻疹传播的潜在温床。今天,让我们一起了解如何在校园内科学预防麻疹,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保驾护航。
一、认识麻疹
麻疹(Measles)是由麻疹病毒(measles virus)引起的以发热、出疹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四季均可发病,以冬春季为多见。主要表现为发热、流涕、咳嗽、流泪、畏光和斑丘疹等,少部分可出现肺炎,肝损伤等并发症。麻疹传染性强,易引起暴发流行,为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》规定的乙类传染病。
二、麻疹的传播情况
人是麻疹病毒的唯一宿主。麻疹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弱,对热、酸、干燥、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均敏感。在日光照射或流通空气中 20分钟即失去致病力,56℃30分钟可灭活。
(一)传染源
患者是主要传染源。从潜伏期末至出疹后5天内都有传染性,以前驱期最强。免疫力低下患者传染期可延长。
(二)传播途径
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气溶胶传播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亦可造成感染。
(三)易感人群
人群对麻疹普遍易感,对麻疹病毒没有免疫力的人群暴露后的显性感染率达到 90%以上。
三、临床表现
潜伏期 7~21 天,一般为 10~14 天。
四、该怎样预防麻疹呢
(一)免疫预防
预防麻疹的主要措施是接种麻疹疫苗。麻疹疫苗是国家免疫规划疫苗,及时、全程接种麻疹疫苗可以获得有效保护。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,适龄儿童应尽早、全程接种麻疹疫苗,未全程接种的适龄儿童应尽早补种。
(二)其他预防措施
1.控制传染源:病例隔离和密切接触者健康监测对于麻疹防控具有重要意义。无呼吸道并发症的病例隔离至出疹后5天,有肺炎并发症的病例隔离至出疹后10天。密切接触者做好自我健康监测,健康监测期限为最后近距离接触病例之日起21天。健康监测期间可正常学习和工作,坚持勤洗手,做好科学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,一旦出现发热、出疹或咳嗽、流涕等呼吸道症状,应及时就诊。
2.暴露后预防:对无明确2剂次麻疹疫苗接种史的密切接触者,暴露后尽早(最好在72小时内)接种疫苗,可提供免疫保护或减轻病情。对于免疫功能低下、孕妇等无麻疹疫苗接种史或无既往感染史者,可于暴露后6天内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(400mg/kg)。
3.麻疹病毒在外环境是以气溶胶形式存在,开窗通风超过6小时将极大地减低发病。流行期间避免去公共场所或人多拥挤处,出入应戴口罩。
转发提醒身边人,健康校园靠大家!
参考: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《麻疹诊疗方案(2024 年版)》
上一篇:已经是第一条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