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工作动态>通知公告

国庆中秋双节健康温馨提示

2025-10-01//兰州大学校医院

各位老师、同学们:

    期盼已久的国庆中秋小长假,终于来啦!此刻,无论你踏上归途、外出旅行,还是留在校园,健康与安全都是享受假期的首要前提。为确保大家度过一个平安、健康、愉快的假期,特此送上以下健康提示:

    一、出行前:充分准备,防患未然

    √健康监测:出发前密切关注自身及同行人员的健康状况。如有发热、咳嗽、咽痛、皮疹、乏力等任何不适症状,应暂缓行程,及时就医。

    √疫苗接种: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、有效的手段。请检查自己的疫苗接种记录,特别是流感疫苗,建议尽早接种。同时,可咨询当地疾控部门,了解新冠等疫苗的加强针接种信息。

    √物资准备:随身携带“健康出行包”,包括:医用外科口罩、便携式洗手液、消毒湿巾。

    √应急药品:解热镇痛药、感冒药、止泻药及个人常用药品。

    二、旅途中:个人防护,时刻牢记

    √科学佩戴口罩:在乘坐飞机、火车、长途汽车、地铁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,以及在机场、车站、服务区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,可根据自身情况规范佩戴口罩。

    √保持手部卫生:勤洗手是预防多种传染病的“第一道防线”。接触公共物品、餐前便后,及时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,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。

    √保持安全距离:在排队、候车、交谈时,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,避免拥挤。

    √注意呼吸道礼仪:咳嗽或打喷嚏时,用纸巾或手肘弯曲处完全遮住口鼻,用过的纸巾及时丢入垃圾桶。

    三、重点传染病识别与预防

    国庆期间正值秋冬交替,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期,以下是一些需要重点关注的传染病及防控建议:

    (流行性感冒

   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,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具有很强的传染性。流感病毒分为甲、乙、丙三型。主要症状有发热、全身酸痛、咽痛、咳嗽等症状。

    * 传播方式:主要通过打喷嚏、咳嗽和说话等方式经空气传播,在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更易传播。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,经口腔、鼻腔、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。

    * 防控建议:

    1.接种流感疫苗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。

    2.锻炼身体,增强体质,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,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,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。

    (新型冠状病毒肺炎

  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“新冠肺炎”。症状有咽干、咽痛、咳嗽、发热等,部分人可能伴有嗅觉味觉减退、腹泻等。

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后转为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。

    * 传播方式: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。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。

    * 防控建议:

    1.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以减少新冠病毒感染。

    2.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,均衡营养、适量运动、充足休息,避免过度疲劳。

    3.出现发热、咳嗽等症状时,尽量避免参加集体活动,及时就医,就医过程中全程佩戴口罩。

    (麻疹、流行性腮腺炎、风疹

   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以发热、出疹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传染性强,易引起暴发流行,为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》规定的乙类传染病。

   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、腮腺区肿痛为临床特征,为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》规定的丙类传染病。

   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以发热、出疹为主要表现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集体场所易引起暴发流行,为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》规定的丙类传染病。

    * 传播方式:均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。

    * 防控建议:

    1.预防麻疹、流行性腮腺炎、风疹的主要措施是接种麻腮风疫苗。

    2.注意个人卫生,勤洗手,避免用未清洁的手接触口、鼻、眼等部位。

    (水痘

    水痘是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冬春两季多发,其传染力强,主要以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发病较多。

    * 传播方式:飞沫、空气、直接接触皮疹液。

    * 防控建议:

    1.接种水痘疫苗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。

    2.了解水痘防控知识,增强自我防护意识,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。

    (诺如病毒肠炎

    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期,学校、旅行团中常有聚集性疫情发生。常见症状主要有恶心、呕吐、腹痛和腹泻。成人通常以腹泻为主,儿童则较多表现为呕吐。

    * 传播方式:主要通过食用污染的食物、饮用污染的水,或接触患者粪便或呕吐物、或其污染的物品、环境等方式传播。

    * 防控建议:

    1.注意勤洗手,尤其是饭前便后、处理食物前、外出回家和照顾病人后,要用洗手液或肥皂以及流动水至少洗20秒,确保指尖、指缝、手腕等部位都要洗到。

    2.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,尽量吃熟食,不吃生的或未完全煮熟的肉类、海鲜,水果食用前要彻底洗净,饮用水应选择开水或未开封的包装饮用水。

    3.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,应及时使用含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,并立即更换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;清洗时应佩戴一次性手套,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。

    (登革热、基孔肯雅热

    登革热、基孔肯雅热均为蚊媒传染病,由埃及伊蚊、白纹伊蚊叮咬感染者后,携带病毒再叮咬他人导致传播。当前我国一些地区仍存在基孔肯雅热、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传播。登革热主要症状包括发热、疲乏、厌食、恶心以及“三痛”(剧烈头痛、后眼窝痛、肌肉和关节痛)和“三红”(面部、颈部、胸部潮红)。基孔肯雅热以发热、皮疹和关节疼痛为主。

    * 传播方式:主要通过携带登革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的伊蚊(主要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)叮咬传播。可发生母婴传播,罕见情况下可经输血或接触患者血液传播。

    * 防控建议:

    1.避免蚊子叮咬。居住或前往有伊蚊的地区时,应在居室内和办公场所使用蚊香、电蚊香液,并安装纱门、纱窗和蚊帐进行防蚊。前往公园、绿化带活动时,应穿着长袖衣服和长裤,并在外露皮肤及衣物上涂抹蚊虫驱避药物。尽量避免在伊蚊活跃时段(上午7点至9点,下午5点至7点)长时间逗留在草丛、树荫等户外阴暗潮湿区域。
    2.灭蚊,清理蚊虫孳生地。室内可使用杀虫气雾剂、电蚊拍、灭蚊灯等工具进行灭蚊。

    3.及时就医。若出现发热、皮疹、关节和肌肉疼痛等症状,及时就医,并向医生详细说明近期的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。

    4.关注流行区疫情。若计划前往东南亚、非洲、南美洲等登革热、基孔肯雅热、病毒病流行区,出行前务必查询当地疫情信息,并做好充分的驱蚊防蚊准备。归国后14天内应进行健康监测,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。

最后,无论你身在何处,都请记得:

月是故乡明,平安是福气

预祝所有老师和同学们

国庆安康,中秋快乐!

最近更新